肺癌是现在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,其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趋势。如果肺癌早期不及时的控制病情,很容易进入晚期,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,同时增加治疗难度。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,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,在治疗肺癌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不仅可以有效抑杀大量的癌细胞,缩小瘤体,还能控制癌肿发展,减轻患者的痛苦,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,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中医了解不深,今天就邀请一位老中医为我们分享一下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心得体会。
老中医张忠民介绍
张忠民,北京有名中医医师。擅长中医肿瘤的诊疗,80年代起主攻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与研究,疗效。张忠民主任不仅常年奔波于临床一线,还踏遍名川大山,寻访名家;多次受邀北京、广州、成都、西安等地讲学、会诊,多次应邀参加中医肿瘤临床成果交流会议,不断追踪疾病新理论、新疗法、新技术,探索恶性肿瘤的解决方案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深受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。
老中医张忠民治疗肺癌的心得体会
1、不走弯路就是捷径
临床上有很多肺癌患者由于不当的治疗导致病情延误,错过了治疗的比较佳时机,这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期,网上有非官方统计数据称,临床上大约三分之一的肺癌患者是死于不科学、不合理的杀伤性治疗。所以“不走弯路就是捷径”是老中医张忠民几十年来的临床工作的重要体会。
有很多肺癌患者在治疗中比较常见的弯路就是坐等复查失良机,而不走弯路其实在治病中预防的思想要有所体现。既然一开始你就知道这个病会转移、会复发,那么在治疗期间就需要重视巩固治疗,尽早控制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,将癌细胞杀死在萌芽之中,不要等到它真的复发了、转移了、长大了,再去做检查,那时往往已经为时已晚,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在发病小的时候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抓住早期治疗的比较佳时机。
2、活着就是硬道理
一旦被确诊为肺癌,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希望能通手术切除肿瘤,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放化疗缩小瘤体,这样反而过度治疗,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,目前对肺癌的治疗已经从“无瘤生存”侧重于“带瘤生存”。西医治疗过程中,医生就会建议患者定期做复查,肿瘤是否缩小、治标是否下降是判断西医治疗的标准,但是却并非中医治疗疗效的判断标准。中医看病是通过通过望闻问切,患者的精神、气色是否好转,病症是否改善,是中医治疗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,而非肿瘤是否缩小、指标是否下降。因而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吃中药后,肿瘤并没有缩小,甚至有增大,但精神、气色、食欲、体力如常,生活恢复正常,活得好好的。尽管病人的病情千差万别,但扶正固本始终是张忠民中医治癌唯一不变的路子!
患者治疗后实实在在的疗效是关键,张忠民接诊的肿瘤患者真实病例记录:
基本情况:张丽娟,女,85岁,广州人,肺癌
求医经历:2004年7月,72岁的退休教师张丽娟老师突然出现浑身无力、不想吃饭的情况。原本以为是年纪大了,难免身上会有些不适,但孝顺的女儿却执意带着母亲到医馆好好做个检查。就这样,在本该安享晚年时,张丽娟老师却被诊断为肺癌。由于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、肾积水,加上已经72岁高龄,张丽娟老师在医生的建议下行光子刀手术。但4次光子刀手术后病情却没有控制住,反而在不断加重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张丽娟老师看到广州御和堂中医《关爱生命》一书,随后与家人商量后决定试一试张忠民主任的中医治疗。
治疗方案:2004年张丽娟在家人陪伴下来的广州御和堂中医。此时,张丽娟老师精神、食欲差,全身乏力,极度消瘦,而且伴有出虚汗、口苦咽干、吐白粘痰等症状。按照“三联平衡疗法”进行治疗后,张丽娟老师精神有了明显改善,乏力、吐白粘痰、出虚汗、口苦咽干等症状逐渐减轻。用药至2005年6月2日时,复查结果显示:右肺块影较原来明显缩小。随后更加坚定用药信心,坚持服用张忠民主任的中药。
目前情况:2017年3月11日,张忠民主任亲自探望已经成功生存13年的张丽娟老师。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她依然精神奕奕、满面红光,完全不像一个患癌老人。当询问用药效果如何时,张丽娟老师高兴地说:“我吃了一段做做CT,原来那个瘤啊!都像小鸡蛋一样,吃了一段做做CT像那个小核桃了,后来又吃一段又做CT这个成了一个瘢痕”。
中医文化博大精深,且在治疗肺癌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但是却有很多人对中医存在偏见或质疑,而老中医张忠民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扭转人们心中的偏见和质疑。